没有摔跤磕碰,孩子居然出现应力性骨折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317/5252023.html
                            

新学期开学不久,七年级的笑笑因“双膝关节肿痛1周”到医院就诊,经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合医生病史询问,被诊断为“双侧胫骨上段广泛骨髓水肿合并应力性骨折”,同时伴有双侧腘肌拉伤。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15岁小黄同学身上,上半年疫情期间和暑假里很少锻炼,开学后是九年级,为了不让体育测试拖中考后腿,返校后自己加强运动,还坚持每天跳绳,没几天就觉得双膝疼痛不适。起初以为是长期未锻炼引起的不适,并未停止锻炼,直到双膝关节下方疼痛明显,医院就诊。通过MRI检查发现,小黄同学的双侧胫骨上段大片骨髓水肿,并伴有局部细微骨折线,最终被确诊为应力性骨折。

没有摔跤、没有磕碰,

为什么会发生应力性骨折?

医生分析

???

WHY‘

这是两个典型的应力性骨折案例,具有双侧同时发病的特点。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刘小琨分析,这种情况由于孩子在疫情居家和暑假期间,严重缺乏运动锻炼,返校后短期内运动量和强度增加过快造成。

刘小琨提醒,青少年一旦出现运动后下肢持续性疼痛,医院就诊,并进行MRI检查来评估是否发生了应力性骨折。

什么是应力性骨折

所谓的应力性骨折,又称为疲劳性骨折或积累性劳损,是肌肉过度疲劳后,不能及时吸收反复碰撞所产生的震动,最终将应力持久地传导到至骨骼,而引起特定部位的骨小梁连续性中断或者出现细小裂缝。

应力性骨折好发人群

应力性骨折好发于特定人群,比如大强度训练的运动员、入伍新兵及舞蹈演员等,也常见于13~15岁的青少年,主要是在一段时间内突然加大运动量和训练强度,让骨密度和强度并未发育完全的骨骼“不堪重负”,导致应力性骨折的发生。

青少年的下肢骨干细,以密质骨为主,强度高;干骺端膨大,以松质骨为主,强度低。二者移行部位是应力集中部位,该区域容易发生应力性骨折,以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最为常见。

预防应力性骨折的方法

1、运动习惯要养好。坚持有规律的运动,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相结合,形式多样,强健骨骼和肌肉,提高心肺功能。

2、热身运动不可少。无论做什么运动,热身就是疏通经络,放松关节,使肌肉处于松弛状态。热身运动最好持续5-10分钟。

3、循序渐进不能忘。家长及老师在指导孩子做运动时,要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应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原则,注意运动和休息交替。一次运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

4、出现疼痛及时停。如果在运动之后经过休息,下肢局部仍有疼痛点或压痛点,应停止锻炼,继续运动可能会使骨骼损伤加剧。

发生应力性骨折,该怎么办?

应力性骨折多发生在下肢承重骨,伤肢继续受力会导致骨折进展、治疗时间延长,甚至手术治疗。出现应力性骨折症状要及时看医生,处置应遵循“RICE”原则。

1、休息(Rest)

休息是治疗应力性骨折最重要的方法,只要发生应力性骨折,立刻停止运动,并遵循医嘱休息足够长的时间,再进行合理的康复训练。

2、冷敷(Ice)

用冰袋等敷于受伤处,可减轻疼痛和痉挛,同时能使血管收缩,减慢局部血液循环,利于后期恢复。

3、加压包扎(Compression)

及时用绷带、布条等对患处进行包扎,严重者需要石膏固定或穿保护靴,起到制动作用,以保护受伤部位。

4、抬高(Elevation)

通过抬高受伤肢体,能够增加血液回流,可帮助减轻受伤部位骨髓水肿和软组织肿胀。

刘小琨医师提醒,青少年应该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千万不要超长“待机”。如果长期严重缺乏运动,运动时不宜突然加大运动量,避免引起应力性骨折,对身体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撰稿:刘小琨放射科副主任医生

原标题:《没有摔跤磕碰,孩子居然出现“应力性骨折”?》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iayu.com/zysj/zysj/1679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