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秧歌表演形式之地秧歌-- 二鬼摔跤
“二鬼摔跤”是建平县境内一种较为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主要流传于建平北部黑水、义成功、昌隆、热水等地。
据黑水镇东升村民间艺人付宽回忆,“二鬼摔跤”来源于赤峰,他十二岁时(年)黑水办会就有,传说是由历史上“南北合”比武留下来的。摔跤的两个“二鬼”头像,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杨七郎与大耳韩昌,一种认为是金兀术与牛皋。此种民间舞蹈均在正月闹秧歌时演出,一般列于秧歌队伍之前起开道作用,或是在圆场中表演。
“二鬼摔跤”是一种由表演者背缚道具做表演的民间艺术,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表演道具是用三厘米左右的榆木条打制成一个长66厘米、宽33厘米、高36厘米的木架,在木架上用柳条或竹篾子扎制成两个人的上部身躯,再用草把或麻物做成双肩和双臂。另外用纸糊成两个人的头面(一般比真人头要大),绘出丑陋嘴脸后,分别固定在木架的两端。两个头像脸对着脸,穿上不同颜色的“道袍”,双臂互搭(缝牢)在对方的肩部,形似抓得很紧的样子。表演者要弯腰背缚上道具,戴上手套,拿上“丁字拐”。表演者的双手双脚形似“二鬼”的四条腿。另一种形式,表演者是站立的,也要做一个“鬼”的道具。真人与假“鬼”面对面而站,中间用一木头架子支撑。两人的双臂抓紧(将“鬼”的手臂缝在真人的肩上)。真人也要化妆成“鬼”的模样。开始表演后,时而真人在上,时而假“鬼”在上,翻滚腾挪,生动逼真。
“二鬼摔跤”表演音乐以鼓乐为主,仿拟戏剧武生开打鼓点。表演者真假腿互下绊子,时倒时起,又翻又滚,边摔边模拟两个鬼的对话语气,互不示弱。虽道具是两个丑像,但由于表演者动作逼真,妙趣横生,令人捧腹大笑,故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有趣的民间艺术活动。
中药治白癜风的药有白癜风难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