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片的解说词堪称“浓缩的精华”!
精彩未完待续,下面这些都该收藏。“晋之山河,表里而险固”,山西东以太行为天然屏障,西和南以黄河为自然疆界,北边横亘长城天堑,境内太行、吕梁等六大山脉纵横起伏,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民族交融之所,文化激荡之处,呈现着独特的边塞风情。
“得山西者得天下”,古今历史上有名的战争和战场在山西留下丰富的遗址遗物和史料。多年前,中国最古老的河东之畔盐池,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黄帝族先后战胜了炎帝族、九黎族,形成了华夏民族。从战国规模最大的战役“长平之战”古遗址,到宋代书写杨家将忠义传奇的金沙滩古战场,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到现存规模最大的戍边将士朔州汉墓群……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当战争的喧嚣化为和平的沉寂,硝烟已凝结为悠悠怀古之思。山西是现存古长城时间跨度最大的地区,战国以来历代所建长城绵延余公里,其中东魏、北齐、隋、宋四朝长城为山西独有,形成了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山西是历代中原与匈奴、鲜卑、突厥、契丹等北方古老民族相联系的枢纽,这里既保留着农耕文化的基本特色,也深受游牧文化影响,交汇出独特的“互市文化”、“内迁文化”和“西口文化”。如果说孝文帝改制是游牧民族师法汉民族的典范,那么,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则是中原民族学习少数民族的生动案例。至今,山西的很多民俗中还保留有北方少数民族的痕迹。摔跤本为蒙古人之习俗,但在忻州一带摔跤却非常盛行,“挠羊赛”以一只肥羊作为胜者奖品,带有浓厚的游牧民族尚武好胜的民风。
与蒙古草原接壤,使山西成为“草原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明清之际,崛起于山西的晋商以其“致利四海”的强大雄心,走“万里茶路”,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商业辉煌。山西也是中华文明与中、西亚乃至与欧洲文明交流碰撞的一个重要区域。外来文化在此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融汇,绽放出一朵朵璀璨夺目的中西“合璧之花”。异域佛教文化的传入和在山西的传播以及佛教同儒教的融合在山西表现得极为明显。不同政治思想以及思想意识流派也在此相互兼容,使得山西文化闪耀着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思想光辉。
山西的边塞文化,对中华多民族文化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也为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提供了优秀范例。
山西,以对天地自然的虔敬,对历史人文的眷顾,以淳朴善美的民风,珍藏着华夏民族最古老珍贵的记忆,传承着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文明。走进山西,探寻华夏之根、黄河之魂;拜谒佛教圣地、关公故里;惊叹古建宝库、晋商家园的瑰丽;感怀边塞风情、抗战风骨的雄浑……在这里,我们读懂了中华文化的血脉和基因;在这里,我们汲取了中华儿女实现梦想、创造奇迹的磅礴力量。在全球化背景的今天,华夏文明开始了它的现代化复兴,并以更大的力量和规模崛起,它必将以自己独特的贡献大放异彩,再次在世界文化之林中耀眼夺目!
《华夏文明看山西》主创人员名单
总策划总监制:胡苏平
策划监制:郭健刘英魁张敬民
撰稿:许凌云
编导:张毅闫东升
统筹:杨大明胡芸贾文辉
山西省委宣传部
山西省政府新闻办
山西广播电视台
联合出品
山西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
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