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的朋友圈应该都被《摔跤吧!爸爸》这一部印度电影刷屏了吧!这部被网友称为“印度神作”的电影,先是在印度本土刷新了票房纪录,又在全球拿下7.9亿人民币的票房。在国内上映后,豆瓣网友们更是打出了9.2的高分!
直男癌“狼爸”,
训练女儿实现自己梦想?
电影的前半部分,还真是让我看得有点难受。
阿米尔·汗饰演的老牌摔跤手、全国冠军马哈维尔,因为贫穷不得不放弃了热爱的事业,他盼着自己的儿子有朝一日赢取世界级金牌、为祖国争光,可没想到造化弄人,接连生了四个孩子都是女儿。
某天,阿米尔·汗意外发现了两个女儿的摔跤天赋,本已灰心的他大喜过望,决定训练她们当摔跤手。
每天早上五点就得起来跑步、进行各种高强度体能训练、在土地上摔打得满头满身土、被逼着跳进河里、穿着男孩衣服承受世人嘲笑、最让女儿不能接受的是剪掉她们的长发……
这么看,马哈维尔不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狼爸”吗?不考虑孩子们的想法,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塑造孩子的人生;严格管束孩子的方方面面,不允许有超出自己控制的举动。
但是,这个电影的结局大家都猜得到,肯定是“狼爸”用他的方式教育出了世界冠军啊,所以看到这里我真有点捏了一把汗,担心一些父母看了电影以后,更相信和推崇“严管、打骂、惩罚”等“虎狼教育”理念。
虎狼的是表象,深爱才是本质。
看到后面,我才发现:马哈维尔作为教练是虎狼,但作为父亲,他对自己的女儿是真爱。
他为了给女儿补充营养,破戒烹饪鸡肉;他放下世界冠军的面子,去向官僚申请一块垫子的经费;他在吉塔需要自己的时候,第一时间出现在她眼前;他了解自己女儿的优势所在,为她们量身定制作战方案,他也时刻拿为女性荣誉和为国争光等远大目标激励女儿,去挑战不可能、去创造奇迹。
而这位父亲最深沉的那部分爱,也就是被部分观众误解的关键,需要放在印度这个国家和社会的大背景下来看。
吉塔和巴比塔想尽办法对抗爸爸的权威,故意输、给训练放水,有一次还偷偷化妆去参加朋友婚礼,气愤的马哈维尔追到婚礼上,把热闹的婚礼氛围搞得一团糟,让她们颜面尽失。
姐妹俩哀叹:自己太不幸了,怎么会有这样的爸爸?!
她们那位一直面无笑容的新娘朋友却说:“我好羡慕你们有这样的爸爸,因为他把你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为了你们和全世界对抗、承受着所有人对他的嘲讽,就是为了你们有一个好的未来。不会像我一样,14岁就被迫嫁给一个从未见过面的男人,就这样过完余生。”
父爱被理解的那一刹那,爱就转化成了内驱力,带来最强大的能量。
父爱就是无论你
什么时候回头,我都在
电影里让很多人泪目的镜头之一,是吉塔打败爸爸的那一刻。
马哈维尔苍老的脸上,满是英雄暮年的悲凉和被孩子轻视的痛心。
那一刻,是不是很多人都想到了自己的爸爸?想到了我们曾对爸爸说出的那些伤人的话?
“你不懂!”
“你那一套早就过时了!”
“人老了就得服老,现在是我们年轻人的天下!”
……
然而,当吉塔遇到现实的打击一败涂地的时候,她终于发现,爸爸其实是对的,而且爸爸才是那个最懂得自己天分、也最懂得自己梦想的人。
这一次的领悟,比年少时那次顿悟更加深刻。
吉塔担心爸爸不会原谅自己,可马哈维尔接到电话就立马赶到女儿身边,想尽办法帮她量身定制作战方案,终于帮助女儿稳定了状态,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
父爱,就是无论你什么时候回头,我都在。
永远不嫌弃,永远不记仇,永远相信你、支持你。
我觉得吉塔自己重新剪短头发那一幕意味深长,如果说第一次剪发是被爸爸强迫的,充满了被动和委屈,那么这次剪发就是她在短暂的迷失之后坚定而自觉的做法,象征着她终于认同了爸爸,也因此找到了自己内心强大的定力。
最后,吉塔又在父亲因故没有到场的情况下,克服了对父亲的心理依赖,用年少时父亲教自己的技能,打败了强劲对手。
这个过程,象征着孩子彻底地蜕变、成熟、长大。
她不再需要你在旁边给予指导,她自己就可以做得很棒,甚至比你还要棒,她成了你的骄傲!
你猜马哈维尔心里会有失落吗?并不会。
因为从没有一把弓,会因为把箭射得太远而失落啊。
本文转载自搜狐自媒体账号“数说成长”
中小学家长圈ID:zxxjzq
赞赏